一、瀝青基碳纖維相關概念
(一)碳纖維的定義
碳纖維是“21世紀新材料之王”:碳纖維(Carbon Fiber)是一種絲狀碳素材料,由有機纖維經(jīng)碳化以及石墨化處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,直徑5-10微米,含碳量高達90%以上。碳纖維力學性能優(yōu)異,同時具有輕質、高強度、高彈性模量、耐高低溫、耐腐蝕、耐疲勞等優(yōu)異特性,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、國防、交通、能源、體育休閑等領域。
(二)碳纖維的分類
按照原料體系碳纖維主要分為粘膠基、瀝青基和聚丙烯腈(PAN)基三大種類,各有不同的使用場景和生產(chǎn)方法。由于高碳產(chǎn)率和優(yōu)越的性能,PAN基碳纖維占據(jù)了碳纖維市場的主導地位。然而,由于較低純度和較低成本的碳纖維可以滿足汽車行業(yè)等較新的應用,對瀝青等前驅體的需求將增加。
1、瀝青基碳纖維
瀝青前驅體由從石油瀝青、煤焦油或聚氯乙烯中提取的多環(huán)芳烴制成。與PAN基碳纖維相比,瀝青基碳纖維具有更高的模量,以及更高的熱導率和導電率。碳收率最高,可以達到80-90,但是在實際生產(chǎn)中,為了從瀝青中獲得高質量、高性能的碳纖維,必須要對瀝青精修精制、調制。此過程會大大增加生產(chǎn)成本,即使瀝青原料來源豐富,價格低廉,也難以應用于大批量工業(yè)應用制造。世界瀝青基碳纖維的生產(chǎn)能力較小,國內瀝青基碳纖維的研究和開發(fā)較早,但在開發(fā)、生產(chǎn)及應用方面與國外相比有較大的差距。汽車和工業(yè)領域的新應用領域需要更便宜、更低等級的碳纖維材料,預計這將推動瀝青前驅體的需求。
2、PAN基碳纖維
生產(chǎn)工藝簡單、成本較低、碳化吸收率較高、力學性能優(yōu)良,是生產(chǎn)高性能碳纖維最有前途的前驅體,利用其制備的碳纖維綜合性能最好、生產(chǎn)工藝成熟簡單、應用最廣、產(chǎn)量最高、品種最多,是目前全球碳纖維市場的主流,產(chǎn)量占全球碳纖維總產(chǎn)量的90%以上。由于PAN優(yōu)越的穩(wěn)定性和強度以及較高的碳收率而成為碳纖維最主要的前驅體材料。
3、粘膠基碳纖維
粘膠(又稱人造絲)原絲是制造碳纖維最古老的前驅體材料之一。這些纖維早期是通過熱解過程制成的,以生產(chǎn)高產(chǎn)量的碳纖維。從粘膠原絲到碳纖維的總產(chǎn)率在10%到30%之間,低于PAN碳纖維產(chǎn)率的40%到50%。此外,拉伸石墨化的額外成本增加了纖維的總體成本,因此其成本較高。技術難度大, 制備成本高,但具有耐高溫的性能,主要用于耐燒蝕材料等領域。
(三)瀝青基碳纖維
瀝青基碳纖維是指以瀝青等富含稠環(huán)芳烴的物質為原料,通過聚合、紡絲、不熔化、碳化處理制備的一類碳纖維。
根據(jù)碳纖維產(chǎn)品的性能,可將其分為高強高模型碳纖維(包括超高模量碳纖維、超高強度碳纖維)、高強度型碳纖維、高模量型碳纖維和通用型碳纖維,超高模量型碳纖維的模量要求高于450GPa,超高強度碳纖維的強度要求高于4000 MPa。
瀝青基碳纖維按用途的不同可分為兩種,分別為通用級碳纖維、高性能碳纖維,通用級碳纖維是由各向同性瀝青制備而成,高性能碳纖維則是由中間相瀝青制備而成。
(四)中間相瀝青基碳纖維
中間相瀝青基碳纖維(MPCF)是一種含碳量在90%以上,由片狀石墨微晶沿纖維軸方向堆砌而成的石墨微晶材料。中間相瀝青基碳纖維具有比模量高、比強度高、導熱性能好、耐腐蝕、抗蠕變、熱膨脹系數(shù)低、耐高溫、電磁屏蔽等一系列優(yōu)異性能,其中最突出的性能是高模量和高導熱性,彈性模量能達到800GPa以上,導熱系數(shù)能達到800w/m·K以上,甚至超過1000w/m·K。
中間相瀝青基碳纖維以重芳烴為原料,由于原料和工藝的特點,其微觀結構也有獨特性,原料芳烴分子通過縮聚形成大尺寸的平面芳香分子,之后形成平行堆積的中間相球體,再通過紡絲、牽伸使片層大分子沿纖維軸向取向排列。這種高度取向的片層結構更利于在后續(xù)處理中形成石墨微晶,更容易獲得高模量、高導熱性能。
1、高彈性模量
材料的力學性能一般表現(xiàn)為其拉伸強度、拉伸模量、尺寸穩(wěn)定性等,對于一般工業(yè)應用來說,基礎纖維增強材料即可滿足要求,但是在空天飛行器、衛(wèi)星、工業(yè)機器人、精密工業(yè)輥軸、壓力容器、汽車輕量化等領域,高模量材料具有重要意義。例如大型飛機機翼,在起降過程中容易發(fā)生晃動,而中間相瀝青基碳纖維模量極高,不易因氣流及力的沖擊而產(chǎn)生變形,不易晃動,使飛機在飛行過程中維持良好的穩(wěn)定性。衛(wèi)星天線為保證測量精度,在工作過程中不能發(fā)生形變,這就需要高模量材料,在美歐日合作共同進行的ALMA探測深宇宙項目中,在南美智力的深山里設置了80臺直徑12米的電磁波望遠鏡,天線主要結構材料是由瀝青基碳纖維復合材料制造的。除此之外,在壓力容器、工業(yè)輥軸、建筑領域的應用都是利用了中間相瀝青基碳纖維高模量的特點。
2、高導熱性能
中間相瀝青基碳纖維,導熱系數(shù)能達到800w/m·K以上,甚至超過1000w/m·K,遠高于導熱性能較好的金屬鋁、金屬銅。有實驗將瀝青基碳纖維復合材料置于1000℃的火焰下,超過10min還未燃燒,而其他纖維復合材料在幾十秒之內就燃燒起來了。因為瀝青基碳纖維導熱系數(shù)高,他能迅速散熱使材料表面維持在較低溫度。對于在極苛刻高溫環(huán)境運行的空天飛行器來說具有重要意義。也是解決集成電路、芯片等電子產(chǎn)品的散熱問題、飛機、軌道車輛剎車系統(tǒng)的散熱問題的關鍵材料。
(五)瀝青基碳纖維的制備工藝
瀝青基碳纖維制備工藝主要包括可紡瀝青的調制、熔融紡絲、預氧化、碳化及石墨化四步工序,以下工藝以高性能瀝青基碳纖維為例。
可紡瀝青的調制:瀝青調制是其制備的關鍵步驟,要求其中間相瀝青具有高度各向異性同時具有良好紡絲性。
熔融紡絲:瀝青基碳纖維紡絲過程是初始纖維制備過程,是制備高性能碳纖維的重要基礎。紡絲工藝的好壞可以直接決定碳纖維的性能。瀝青紡絲通常用方法有氮壓式熔融紡絲和螺桿擠壓式熔融紡絲。熔融紡絲過程中,影響中間相瀝青液晶分子排列的主要因素有紡絲溫度、噴絲頭的形狀及長徑比、紡絲壓力、卷繞筒速度。
預氧化:預氧化反應中羰基和苯氧基的相互交聯(lián)作用有效提高了碳纖維的軟化點,欲提高碳纖維的性能,應調整預氧化反應條件使瀝青纖維充分預氧化。預氧化溫度、纖維與氧氣的接觸時間是影響該工藝的關鍵因素。
碳化及石墨化:碳化是在1800℃以下進行,石墨化則是在2000-3000℃高溫下進行,該步工藝可以有效提高碳纖維的力學性能。碳化最終使瀝青纖維中碳元素含量增加,形成大片層排列的亂層石墨結構。石墨化過程是為了促使碳化纖維石墨網(wǎng)層進一步完善,提高纖維綜合性能。